干货|气相色谱法在食品接触材料检测中的应用现

  新闻资讯     |      2020-07-29 01:26:50
现阶段的食品接触材料很多,包含纸质材料、玻璃以及金属等内容,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就需要对其进行安全检测。检测可以避免食品包装对 外界环境产生污染,还可以保证食品内部组成成分不会因为接触材料的化 学成分发生改变。因此,对气相色谱法在食品接触材料检测中的运用研究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

 

一、气相色谱法概述 

 

1、气相色谱原理 

 



 

 

气相色谱法在实际检测过程中, 将会利用相关的色谱柱,来对测试混合物以及相关样品所具有的固定相以 及流动进行合理的分离。在二者进行 分离的过程中,因为两种相所具有的 物质系数并不相同,所以当检测样品 中的组成成分经过固定相时,停留的 时间也不会相同,在不同时间差下, 各个成分最终会形成不同等级的层次。

 

2、气相色谱法优缺点概述 

 

气相色谱法虽然在现阶段的检测 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但是仍然具有 一定的局限性。该类型方法对于低分 子化合物的检测效果十分准确,对于 高分子化合物的检测效果相对较差。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前者检测中,即使 该种物质不能进行加热处理,也不能 在高温环境中应用,气相色谱法依旧 适用。所以经常将其应用在石油化工 企业以及品检测等方面,该方法在这 些领域检测中功不可没。

 

二、气相色谱法在食品接触材料中的应用 

 

1、化学成分检测 

 

不同的食品接触材料其内部化学组成成分也不会相同,本文从常见接触材料组成部分角度入手,分析了大 多数接触材料中常见的三种有害成分:氯乙烯、1,1- 二氯乙烷以及 1,2- 二氯 乙烷单体。

 

对以上三种成分的检测情况如下所示。

 


 
①具体操作方法:选取常见食品接触材料作为本次试验样品,按照试验规定准确称量试验样品,然后将试 验样品放置在预先预备好的顶空瓶当 中,试验过程中,将 N 以及 N 二甲基乙酰胺加入顶空瓶中并且进行密封处 理,最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气相色谱的分析方法有很多,常见的分析方 法为外标法定量。外标法定量试验经 将会应用 DB-624 毛细管柱以及火焰 离子检测仪器进行测量以及分析。

 

② 试验结果:本次试验结束后,样品食 品接触材料中含有的氯乙烯、1,1- 二 氯乙烷以及 1,2- 二氯乙烷单体成分会 以线性关系进行表示,并且根据实际 的线性关系内容,进行数据分析 [1]。

 

③如果三者所具有的线性关系良好, 并且平均回收效率以及含量的相对标 准差数值也在规定范围之内,则可以 认为该食品接触材料不会对食品以及 环境造成巨大污染,可以在日常生活 中正常生产和使用。

 

2、溶剂残留测定

 


 
气相色谱法的应用,可以在短时间内测定出食品接触材料当中的溶剂残留,并且测试过程较为简单,测试周期较短,适合大规模食品接触材料 检测,可以为检测部门提供必要的数 据参考。就食品接触材料而言,其内部使用溶剂包含很多类型,较为常见 的有乙醇以及正丁醇等。因为不同种 溶液具有不同的理化性质,所以在气相色谱检测过程中具有的溶解度也就 不同,最终根据溶解效果进行溶剂含量分析。

 

例如:在对某品牌的牛奶食品接触材料的检测试验中,主要分析其内部具有的苯系物含量。测试结果表明,该品牌牛奶食品接触材料中的 11 种溶剂均能够发生良好的分离,线性关系正常,同时最低检出限度可以 保证在 0.0004mg/m2 。

 

此种检测方法 可以直接将溶剂具有的线性关系进行 表示,可以保证测试结果准确具有代表性。

 

3、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测定 

 


 
气相色谱法可以对食品接触材料当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测定, 并且测试结果十分准确。例如:在烟用接装纸的测试过程中,采用“定量 分析 + 顶空试验 + 气相色谱(或者为质谱法)”的方法可以对接触材料当 中 20 多种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测定。试 验过程中,顶空试验环节的适宜温度为 160℃,传输线适宜温度为 180℃, 设定试验分流比为 5/1,最终回收效率 可以保持在 90.16~101.24%。

 


 
测试结果当中,还会分析出 RSD、定量限以及离子定性线等数据,通过测试数据 的最终分析,可以得出测试食品接触材料中所具有的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此种方法在测试中所具有的操作环节相比以上两种测试环节较为复杂,要求测量人员在测试过程中可以做到操作的规范性,但是此种测量方法的测试结果较为准确, 并且可以快速得出分析数据。




更多检测内容 电话咨询:400 880 4601 / 156 6560 3132(微信同号)
捷标检测 官网:www.jiebiaotest.com



【来源:internet】
版本与免责申明:
①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②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