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仪器的校准周期怎样确定?

  新闻资讯     |      2019-05-30 01:23:19
实验室分析测量仪器的校准周期,受其使用频繁程度、准确度要求、使用环境、使用性能等多
 
因素的影响,可以说,确定校准周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很多分析人员在以下几个问题常有疑问,比如,如何确定校准周期的原则和方法?确定校准周
 
期有哪些现行的标准依据?实验室内部可以随意更改仪器设备的校准周期吗?别着急,答案一
 
个个来揭晓!
 
 
 
1、标准文件中关于校准周期如何解释?
 
 
 
CNAS-CL01中7.8.4.3校准证书(或校准标签)不应包含校准周期的建议,除非已与客户达成协
 
议。该要求可能被法规取代。
 
明确规定校准实验室不能给出校准周期的建议。校准周期由实验室根据计量器具的实际使用情
 
况,本着科学、经济和量值准确的原则自行确定。
 
仪器在第一次校准之后,第二次校准时间先规定1年,1年后送校准实验室校准还是很“准”(
 
与第一次校准比较在误差范围内),就可定2年了,依次类推,最长不能超过5年,但期间一定
 
需安排期间核查,如果发现不稳定情况,就需重新校准。
 
 
 
1.校准周期的确定要有理有据
 
先说校准周期,也就是确认间隔,它是衡量计量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关系到在用测量仪
 
器的合格率。只有严格执行校准周期,才能保证科研生产等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为保证量值
 
准确可靠,必须科学的确定校准周期。
 
 
 
2.校准周期不合理会怎样?
 
随着时间的推移,测量仪器的校准周期是否合理,取决于校准合格率,也取决于仪器的历史校
 
准记录,可将其作为最基本的依据。但随着时间的变化或是操作环境的变化,或者是测量仪器
 
使用方式和条件的变化,可能导致仪器失准。
 
因此,当测量仪器的一个校准周期到达时,就该立即校准。另外,在有效校准期内,也应不定
 
期抽查仪器偏离的状态。根据上述信息对校准周期做适当调整,适当延长或缩短校准周期。
 
 
 
2、确定校准周期的原则
 
 
 
确定校准周期必须遵循两条对立的基本原则:
 
一是在这个周期内测量仪器超出允许误差的风险尽可能最小;
 
二是经济合理,使校准费用尽可能最少。
 
为了寻求上述风险和费用两者平衡的最佳值,必须使用科学的方法,积累大量的实验数据,经
 
分析研究后确定。
 
 
 
1.必须按照校准规程规定的周期进行校准吗?
 
用户的使用情况是千差万别的,若不加区别的一律机械的按照校准规程规定的周期进行校准,
 
很难保证所有的测量仪器在校准周期内都是合格的。因此,必须按照测量仪器的实际使用情况
 
确定校准周期。但是,由于实际情况相当复杂,要绝对正确确定校准周期,是难以办到的,只
 
能要求大体上正确、合理,使实际情况更加完善、科学,更加经济合理。
 
注意:
 
盲目的缩短校准周期将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对测量仪器的寿命、准确度及生产和人力也将带
 
来不利影响。而单纯由于资金缺乏或人员不够而延长校准周期将是十分危险的,可能由于使用
 
不准确的测量仪器带来更大的风险甚至严重的后果。
 
 
 
3、确定校准周期的依据
 
 
 
校准周期的确定需要各种专业知识,考虑多种因素。若超过一个周期,可能引起质量特性的恶
 
化,那是由于机械磨损、灰尘、性能和实验频次等所致。对这些因素变化的敏感性取决于测量
 
仪器的类型。质量好的,可能受的影响小一些;质量不好的,可能受的影响大一些。因此,各
 
个实验室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每种测量仪器的校准周期。
 
1.确定校准周期的依据
 
(1)使用的频繁程度。使用频繁的测量仪器,容易使其计量性能降低,故可以缩短校准周期
 
来解决。当然,提高测量仪器所用的原材料性质、制造工艺和使用寿命也是重要的手段。
 
(2)测量准确度的要求。要求准确度高的单位,可适当缩短校准周期。各个单位要根据自己
 
的实际情况决定,需要什么准确度等级,就选择什么等级。该高就高,该低就低,不盲目追求
 
高准确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但精度过低,满足不了使用要求,给工作带来损失,也是
 
不可取的。
 
(3)使用单位的维护保养能力,如果单位的维护保养比较好,则适当缩短校准周期;反之,
 
则长一些。
 
(4)测量仪器的性能,特别是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水平。即使同类型的测量仪器,稳定性
 
、可靠性差的,校准周期应短一些。
 
(5)对产品质量关系较大的,以及有特殊要求的测量仪器,其校准周期则相对短一些;反之
 
,则长一些。
 
 
 
4、如何科学地确定校准周期?
 
 
 
1.统计法
 
根据测量仪器的结构、预期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相似情况,将测量仪器初步分组,然后根据一般
 
的常规知识初步确定各组仪器的校准周期。
 
对每一组测量仪器,统计在规定周期内超差或其他不合格的数目,计算在给定的周期内,这些
 
仪器与该组合格仪器总数之比。在确定不合格测量仪器时,应排除明显损坏或由用户因可疑或
 
缺陷而返回的仪器。如果不合格仪器所占的比例很高,应缩短校准周期。
 
如果证明不合格仪器所占的比例很低,则延长校准周期可能是经济合理的。如果发现某一分组
 
的仪器(或某一厂家制造的或某一型号)不能和组内其他仪器一样工作时,应将该组划为具有
 
不同周期的其他组。
 
 
 
2.小时时间法
 
这种方法是确认校准周期以实际工作的小时数表示。可以将测量仪器与计时指示器相连,当指
 
示器达到规定值时,将该仪器送回校准。这种方法在理论上的主要优点是,进行确认的仪器数
 
目和确认费用与使用的时间成正比,此外可自动核对仪器的使用时间。
 
例如我们使用某公司的示波器,不用连接计时器,可以直接在示波器上查到连续使用了多长时
 
间,很方便管理。
 
但是,这种方法在实践中有下列缺点:
 
(1)当测量仪器在储存、搬运或其他情况发生漂移或损坏时,则不应使用本方法;
 
(2)提供和安装合适的计时器,起点费用高,而且由于可能受到使用者干扰而需要在监督下
 
进行,又增加了费用。
 
 
 
3.比较法
 
当每台测量仪器按规定的的校准周期进行校准,将校准数据和前几次的校准数据相比,如果连
 
续几个周期的校准结果均在规定的允许范围内,则可以延长它的校准周期;如果发现超出允许
 
的范围,则应缩短该仪器的校准周期。
 
 
 
4.图表法
 
测量仪器在每次校准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同一校准点,将它们的校准结果按时间描点,画成曲
 
线,根据这些曲线计算出该仪器一个或几个校准周期内的有效漂移量,从这些图表的数据中,
 
可推算出最佳的校准周期。
 
 
 
5、常见疑问解惑
 
 
 
实验室设备的校准周期可以自己规定吗?
 
一般设备校准后证书上都会推荐一年一校准,有人说一些设备事完全不用每年都校准的。
 
 
 
设备的校准周期可以自己规定吗?如果按自己规定的周期校准的话评审组认可吗?
 
最好是自己规定校准周期,因为校准周期是和设备的使用情况相关的。校准周期可以自己确定
 
,但同时还要参照国内的计量法要求(如果你们申请的是CNAS认可)。可以调整设备校准周期
 
,但前提是你们必须给出调整后的合理依据,否则,审核时仍然不会被接受。
 
 
 
校准的问题应该问仪器设备公司吗?
 
校准公司不了解设备的使用频率、保养情况、使用环境等因素,他给你定的校准周期不一定合
 
理,比如一把钢尺,保管得很好,一年就用两三次;另一把钢尺,随便放工作台上,一天8个
 
小时都在用;校准公司给的校准周期肯定都是1年1次,这样对第一把尺子校准周期太短了,对
 
第二把尺子校准周期又太长,三五个月可能就失准了。仅对于企业实验室,第三方实验室因为
 
要通过资质认定,要求不一样,可能很多设备都需要检定。
 
 
 
校准周期和期间核查的联系?
 
国家有规定在校准周期内,设备维修、更换关键零部件、仪器迁移等要重新校准,在校准周期
 
内还要进行设备的期间核查,来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如果设备,这里指的是设备而不
 
是尺子、圆规等,自己定义校准周期则要小于国家规定的周期。
 
实验室可以根据仪器特点,使用频率等等特性,自定义校准周期,只要保证设备处于正确使用
 
状态,能达到预期使用即可。通常需要提供期间核查等措施,来证明仪器处于良好状态。但校
 
准周期也不是越长越好,因为时间越长,可靠性越差。
 
 
 
计量校准是提高实验室效率的重要环节,而确定校准周期是计量工作的一项关键环节,对产品
 
质量和服务质量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确定测量仪器的校准周期时,要对测量仪器的实
 
际使用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后评估决定。
 
【来源:anytesting】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
 
带责任。
②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
 
删除内容。